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

 学院支撑建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定量评价与信息工程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紧缺战略矿产资源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地质探测与评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整合中国地质大学原有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相关优质资源基础上,依托地质学和资源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组建的,于2004年9月申请并通过了科技部实验室建设立项,2005年1月通过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并正式进入建设期。同年5月,实验室接受了国家科技部组织对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获得良好实验室成绩。2008年1月通过了实验室建设期验收。2010年5月参加全国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获得良好结果。在2015年全国地学领域4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过程中,获得优秀实验室成绩。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福元研究员,实验室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秋明教授。验室面向地球科学和技术前沿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安全的战略需求,通过开展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原创性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研究群体和多学科交叉杰出人才。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在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研究基地,服务于国家矿产资源战略需求。

  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在湖北省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中国石化联合共建“油气资源勘查研究中心”的基础上,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构造地质学”和省级重点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和“海洋科学”组建而成的,于2007年12月由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并于2011年6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实验条件和雄厚的科研力量,目前致力于沉积盆地能源资源的国际前沿与制约我国能源发展的重大科学难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协同创新,发展沉积盆地和能源资源领域相关理论和技术,培养高层次人才。

 资源定量评价与信息工程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是在原地质矿产部1992年批复成立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勘查评价开放研究实验室”基础上,根据原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发展纲要的精神,于2004年1月由原国土资源部批复重组成立。它是第一批启动运行的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之一,现为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它以国家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为支撑,联合省级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国家级重点学科矿物岩石矿床以及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点学科,实现学科交叉、技术融合。实验室总体目标是:面向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及地矿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开展资源定量勘查评价新理论新方法研究、数学地质及地学信息化工程等方面的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综合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为国家矿产资源战略部署和规划、矿产资源定量评价及地矿信息化,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科学咨询,建设国际一流的定量地学研究中心。

  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经湖北省教育厅和科技厅批准建立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鄂教科2003 十八号,批准建设期为2004年到2006年)。实验室所属一级学科地质资源和地质工程、以及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二级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能源地质工程、油气井工程、以及油气田开发工程,依托中国地质大学建设。该实验室采取由学校统一组织、依托地质资源和地质工程学科技以及地质学的三大学院(best365网页版登录、地学院、地空学院),采取相对独立的运行模式。实验室建设以面向国民经济、国家发展重大需要,针对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国际前沿领域和目前制约我国勘探开发重大科学难题,围绕油气田开发地质及储层表征,油气钻采工程,多尺度渗流理论与应用,新能源地质与工程,油田大数据与智能决策5大研究方向,开展多学科交叉、集成研究和协同创新,发展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相关理论和技术,服务国家经济建设。

  紧缺战略矿产资源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面向国家矿产资源战略需求,破解我国矿产资源短缺瓶颈,建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是国内矿产资源领域的第一个协同创新机构。中心于2012年成立,在2017年在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验收评估中获得优秀,2020年获批成为我校首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主要围绕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矿产资源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制约地质找矿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以湖北省及邻区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秦岭-大别成矿带、江南成矿带中紧缺战略金属矿产(铜、富铁、铅锌、锰、铌钽、稀土、锂等)为重点,设立“地质过程与成矿背景”“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深部探测技术与方法”“矿产绿色勘查与开发”“专家智库咨询与决策服务”5个研究平台,以及14个创新团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