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20日,我院石油地质系在通山县成功举办“咸宁-通山能源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来自长江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以及我校教务处、地学院等单位的30余名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研讨会由基地建设情况介绍及实地踏勘环节和经验交流及研讨环节两部分组成。

会议第一环节首先由学院2019年双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资助的“含油气盆地沉积、构造、非常规成藏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陈振林老师介绍基地建设与运行情况,随后带领代表们实地参观考查了新桥剖面、玉梯剖面、刘家桥剖面、界水岭剖面、弥陀塔寺剖面和玄武岩剖面等代表性剖面和典型特征观察点。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咸宁-通山地区比较完整地出露了扬子海相克拉通盆地的沉积盖层,并清晰记录了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等的作用痕迹,同时,该地区的陆相断坳盆地边界明确、结构清晰,相带分布清楚,且火山活动、新构造运动等地质现象典型,所出露的油气成藏各要素齐全、沉积、构造现象丰富典型,是能源地质教学实习难得的场所。



会议第二环节首先由长江大学刘建教授、成都理工大学邢凤存教授以及我院杨香华教授分别介绍了咸宁基地、峨眉山基地以及北戴河基地的基本情况,并分享了指导本科生野外实习的经验,随后开展了热烈的自由发言讨论。各位代表针对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将来的发展等进行了充分研讨。最后,杨坤光教授就更大地发挥基地的作用、扩大基地的影响、开展校际联合实习、建设研究型实习基地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指出了下一步建设的重点和努力方向。



我院“咸宁-通山能源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已建设运行多年,并多次承担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培训班以及包括博士生论坛在内的大型会议野外地质考查任务。2017年以来,该基地开始承担资源勘查工程、海洋地质等本科生的教学实习任务,在三年来的实习过程中,带队老师不断摸索出研究型教学实习的方法,进一步启发学生们的空间思维能力,逐渐引导学生进入科研研究领域,掌握科研方法。通过本次研讨,相信咸宁-通山能源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将在本科生从学校走入工作单位之间,即从被动学习到独立从事科研之间搭起便捷的桥梁,并在本科生培养以及更高层次人才培养及培训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